國際合作:油氣并購創新高,產量實現跨越式增長
2010年中國企業油氣合作對象國的范圍從傳統產油國逐步擴大到一些發達國家;海外油氣產量實現跨越式增長,油氣當量權益產量首次突破7000萬噸,同比增長接近40%,成為增速最快的一年;海外油氣并購創歷史新高,并購金額接近300億美元。
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加快與國際大石油公司建立戰略聯盟,相繼與殼牌簽署敘利亞幼發拉底項目購股協議,聯合殼牌公司成功收購澳大利亞箭牌(Arrow)能源公司100%股權,實現在海外煤層氣資源領域的戰略性進入,并與殼牌公司共同就卡塔爾D區塊勘探項目與卡塔爾石油公司簽署產品分成合同;非常規油氣業務領域繼續獲得重大突破,相繼正式簽署委內瑞拉胡寧4石油合作項目協議和加拿大昆侖項目框架協議。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海外業務新進入7個國家,先后中標和簽訂了30個油氣項目,海外油氣生產延續上揚態勢,海外原油作業產量達7582萬噸,天然氣作業產量增加到137億立方米,同比分別增加了619.2萬噸和55億立方米。“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業務規模在國際同行中一直保持領先的增長速度。截至2010年底,中國石油海外油氣管道總長度達到9616千米;海外煉油化工業務進一步配套完善,運營或在建8個海外煉化項目,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660萬噸,擁有海外加油站63座,成品油庫8座。
2010年,中國石化以46.5億美元收購康菲公司加拿大Syncrude油砂項目9.03%的權益;以71億美元收購雷普索爾巴西業務40%的股權,由此進入南美市場;以24.57億美元收購SSI公司擁有的安哥拉18區塊50%的權益等。加之以前與俄羅斯石油公司聯合收購了UDM公司等,“十一五”期間,中國石化國際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形成了非洲、中東、南美、南亞太、俄羅斯—中亞、加拿大六大油氣生產基地,海外權益油產量從2006年的550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1800萬噸;原油貿易量持續增加,其中第三方貿易增長更為迅速,中國石化下屬的聯合石化成為全球第三大石油貿易公司。
2010年,中國海油的海外并購取得突破性進展。西非深水勘探作業實現了該公司深水勘探作業零的突破,Bridas股權并購項目實現了該公司海外儲量、產量的迅速大幅增長;美國鷹灘頁巖油氣項目實現了該公司頁巖氣資產的零突破;澳大利亞柯蒂斯LNG項目鎖定了合同期為20年、每年360萬噸的LNG長期資源,首次實現了對LNG產業鏈的全面參與。澳大利亞愛克索瑪煤層氣項目是該公司在海外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公司將首次在海外主導勘探開發煤層氣資源。目前,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海外業務已延伸至12個國家,在美洲、亞洲、非洲、澳大利亞持有多個區塊的權益。
2010年,我國國內對外油氣勘探開發合作項目數量明顯增加,由2009年的61個增加到66個。例如,殼牌繼簽約長北氣田項目之后,2010年再次與中國石油開展非常規天然氣合作,將在四川省中部金秋區塊約4000平方千米的范圍內對致密氣進行評估和開發;BP與中國石化初步確定合作開發貴州凱里和蘇北黃橋3000平方千米的兩個區塊的頁巖氣;雪佛龍公司正式開工建設川東北項目的宣漢天然氣凈化廠,并開始實施川東北項目第二階段含硫天然氣開發計劃,該公司與中海油合作的19-4油氣田也投入生產;道達爾完成蘇里格南天然氣區塊項目執行前的全面評價、準備工作,項目總體開發方案已提交國家發改委。在國家層面,中美于2010年5月27日發表能源安全合作聯合聲明,決定合作開發中國頁巖氣。
2010年國內的對外煉化合作進展突出,亮點頻現。2010年5月11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與中國石化合作的石化一體化項目——天津合資項目開始商業運營,天津石化的乙烯生產能力達到120萬噸/年,成為全國****的乙烯生產企業。7月,SABIC與8家中國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將向這8家公司提供60萬噸合成樹脂,總價值達60億元人民幣。9月21日,中俄第一個煉化合作項目——東方石化煉油項目在天津舉行奠基儀式。該煉油項目設計產能1500萬噸,計劃投資30億40億美元,中國石油集團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分別持股51%和49%。該項目的啟動標志著中俄能源合作邁上新臺階,完善了兩國石油合作的產業鏈。
2010年外資公司在中國油品營銷領域穩步發展。截至年底,全國共有合資或獨資加油站約3000座,占加油站總數的3.2%;另有2300多座合資加油站已列入建設計劃。
國內合作:拓寬合作范圍,深化合作領域
2010年,各大石油公司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的戰略合作,以爭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中國石油集團與云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油氣管道建設、煉油化工、城市燃氣和成品油銷售等方面開展合作;與湖北省在武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成品油油庫和銷售網絡建設、天然氣供應、天然氣管道和儲氣庫項目建設、城市燃氣以及壓縮天然氣項目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與吉林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實施千萬噸級油氣田、千萬噸煉油和輸氣輸油管道等項目建設;與山東省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在油氣管網、煉油、成品油銷售網絡、城市燃氣,包括港口和碼頭在內的油氣儲運項目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與河南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河南省石油下游項目建設;與四川省成都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加強戰略合作,完善協調機制,做好需求側管理,優化資源調配,科學統籌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利雙贏;與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產品互供、物資采購等方面開展合作;與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城市燃氣、成品油營銷、天然氣發電、工程建設和海外投資等業務領域廣泛開展戰略合作;還與中國電信集團、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石化集團與江蘇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油品質量升級和煉化項目建設等方面加強合作;與四川省成都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加強油氣供應保障、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及油氣市場發展等達成共識;與山東省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與山東濟南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與安徽省合肥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金融機構方面,中國石化集團與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農業銀行將向中國石化集團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和授信業務支持;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資產的收購、管理、經營、委托處置等方面開展金融創新合作;還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石化集團與奇瑞汽車合作在安徽蕪湖成立車用材料聯合開發中心,為石油化工與汽車行業的跨產業技術合作創造了新的模式;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延長石油集團將利用中國石化現有的加油站點和終端網絡,擴大其在西北市場的成品油銷售份額;與神華集團、中煤集團、寶鋼集團、鞍鋼集團、武鋼集團、天鋼集團、中國一重、中國二重、沈鼓集團等22家國內大型煤炭、鋼材、設備生產制造企業簽訂了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中國石化與戰略供應商的戰略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招商局集團、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中外運長航集團4大航運集團簽署潤滑油合作協議,以提升中國石化品牌潤滑油的應用比例;此外,還與中國移動、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海油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簽訂協議,在燃氣輪機領域開展合作,共同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氣輪機系列產品;與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基本建設、工程承包、建筑開發、海外工程項目等方面開展合作;與山西省簽署發展煤基清潔能源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推進煤制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產業發展進程,加快推進中國海油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建設和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轉型;與中國南方電網公司簽署協議,在LNG建設調峰、建設分布式電源等方面開展合作。
中化集團公司與甘肅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甘肅規劃建設一系列重大項目,5內年實現總投資500億元;與山東省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與濰坊市簽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與濰坊弘潤石化助劑有限公司簽署增資認購協議,與山東省強化在石油中下游領域全方位的投資合作;與遼寧省大連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化工產品物流、地產、金融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此外,還與河南省洛陽市簽署“十二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技術研發、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長期合作;與大連市政府、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管委會簽署合作協議,將充分利用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具有的深水岸線、投資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在該區域選址建設特大型石油化工聯合項目;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聯通將為延長石油集團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服務保障。
企業改革:專業化重組持續推進
近幾年,為提高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整合資源,統籌市場發展戰略,各石油公司的專業化建設不斷推進,2010年一大批專業性公司或研究機構相繼成立。
中國石油集團加強在專業領域的研究。1)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將圍繞股份公司的鉆井熱點與難點問題,積極開展技術攻關和支持服務。2)成立財稅政策研究中心,將圍繞集團公司的全球財稅政策爭取、稅收籌劃和稅收管理等工作,提供理論和政策研究支持。3)成立中國石油管道應急救援響應中心。至此,包括消防救援中心、海上應急救援中心、危化品應急救援中心和井控滅火救援中心在內的中國石油集團五大應急救援體系組建完畢。
中國石化集團的專業化建設亮點頻頻。1)成立天然氣工程項目管理部,加快天然氣業務大發展。2)成立石油工程管理部,對上游板塊的調整進一步到位,對石油工程管理專業化進一步加強;3)成立中國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重慶石油分公司、中國石化新疆石油分公司和中國石化遼寧石油分公司,這些公司將分別負責相關區域的成品油銷售與營銷網絡建設工作。4)成立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對中國石化所屬煉廠生產燃料油實行統購統銷,形成為客戶“一條龍”服務的機制,構建輻射國內主要港口的船加油連鎖經營網絡。5)成立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以設計、工程項目總承包和核心專業施工為主體,以專利、專有技術和工藝包為核心,面向國內外市場提供技術和管理服務。
延長石油集團2010年也加強了相關核心能力建設。1)控股北京石油化工設計院,并將該院更名為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成為延長石油集團工程方面重要的設計力量,大大增強延長石油集團工程建設的整體實力。2)在香港成立延長石油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作為境外投資的旗艦。
科技創新:數項科技成果獲國家大獎
2010年,各石油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果突出,對企業主營業務的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中國石油集團“大慶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萬噸以上持續穩產高效勘探開發技術”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西氣東輸工程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提高輕質油品收率的兩段提升管催化裂化新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天然氣成因及鑒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東方物探自主研發的“GeoEast-Lightning地震建模與成像系統”以及由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LEAP800測井系統”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標志著中國石油在物探和測井領域分別掌握了世界一流技術,對提升工程技術核心競爭力和加快油氣勘探業務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十一五”期間,中國石油集團共獲得國家科技獎勵30多項;共申請專利6000件左右,獲得授權專利近5000件,專利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2010年度中國石化集團共有1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塔河奧陶系碳酸鹽巖特大型油氣田勘探與開發”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維三分量地震關鍵技術突破與深層致密大氣田高效勘探”、“單系列大型化煉油技術集成開發與工業應用”、“大型PTA生產關鍵技術——加氫精制催化劑及反應工藝的開發與應用”等10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催化氧化新材料——空心鈦硅分子篩”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截至2010年底,中國石化擁有專職研發人員2.5萬人,已累計申請專利19001件,累計獲得專利授權10587件,其中累計獲得境外專利授權742件,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技術發明獎45項、科技進步獎289項。
中國海油憑借“中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成果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類一等獎。“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油共獲得國家授權專利502項,其中發明專利148項;完成標準243項,其中國家標準40項,行業標準38項。
節能減排: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標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走低碳發展之路,對于石油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目標、全面推進科學發展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石油集團繼續實施“十大節能工程”和重點節能項目,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和水資源利用水平,節能降耗成效顯著。2010年,中國石油集團實現節能187萬噸標準煤、節水3821萬立方米,提前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榮獲國務院國資委頒發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特別獎”。
中國石化集團積極推進節能減排,采用多種途徑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和生產清潔產品。2010年,中國石化集團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0.24%,工業取水量同比下降2%;外排廢水COD量減少2.1%;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6.9%,工業水重復利用率保持在95%左右,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中國海油東方四更風電場并網發電。這是該公司投資風電場以來第一個投產的海岸風電場,也是繼內蒙古化德風電項目后第二個并網發電的陸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4.8萬千瓦,每年可提供上網電量11038萬千瓦時。該項目是中國海油致力于新能源發展,節能減排的縮影。2010年,中國海油完成節能減排項目253個,完成投資6.86億元;全年實現節能量39.2萬噸標準煤,是年度計劃的440.4%;石油烴、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遠低于計劃排放值。“十一五”期間,中國海油在節能減排方面共投資36.6億元,實施1031個節能減排項目,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和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分別降低22.24%和12.44%,累計實現節能量170.7萬噸標準煤,是“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708.6%。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充滿希望和大有可為的關鍵之年。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面對新形勢新變化,中國石油工業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三大國有石油公司在國家能源戰略、發展規劃和重大部署下,信心堅定,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必將更好地全面履行三大責任,努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