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動工并投產的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以及本世紀初動工,2004年投產的“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已經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出巨大作用。截至2010年9月,兩條“西氣東輸”線路已經累計向我國東部地區輸送天然氣660億立方米,相當于減少煤炭運輸782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9億噸,惠及人口超過3億。
“西氣東輸”工程作為我國重大的能源發展戰略以及西部開發的標志性工程,2000年2月正式啟動,這是僅次于長江三峽工程的又一個重大投資項目,也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志性建設工程。在“西氣東輸”一線工程于2004年投產后,2008年2月,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簡稱“西二線”工程)開工建設,2009年12月西氣東輸二線東段正式竣工投產。
“西二線”工程作為列入 “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工程,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大型管道工程,對于優化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提高天然氣管網運營水平、推進大型裝備工業國產化水平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該工程主供氣源來自土庫曼斯坦,主要目標市場為珠三角、長三角和中南地區。該工程管線全長8653公里,年輸氣能力300億立方米,途經新疆、甘肅、寧夏、湖北、廣東等15個省市區,橫貫整個中國東西兩端,管道工程總投資約1242億元人民幣。
據承擔“西氣東輸”建設任務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有關人士介紹,“西二線”工程全面拉動了我國天然氣城市化進程,大大促進了我國的民生建設。據石油天然氣專家介紹,“西二線”工程的建設加快了我國天然氣管道聯成網絡,將使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提高一至兩個百分點。“西二線”沿線城市用清潔燃料代替部分電廠、窯爐、化工企業和居民生活使用的煤氣和煤炭,以氣代油、以氣發電和城市“氣化”等工程,不僅大大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質量,而且有效改善了大氣環境。目前,我國660個城市中已有兩百多個城市建成天然氣管網,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將有65%的城市有可能利用天然氣。
此外,作為“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工程,“西二線”工程對拉動經濟,帶動全局性產業升級意義重大。據中石油有關人士介紹,西二線工程總投資雖然只有1420億元,但是工程建設帶動了國內機械、電子、冶金、建材、施工建設及天然氣利用等相關產業的直接投資超過了3000億元。以鋼材為例,“西二線”全線需要X80級鋼材500萬噸,約為“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3倍。這種技術含量很高的鋼材全部由武鋼、寶鋼、鞍鋼等國內企業生產,僅此一項就約365億元。加上工程所需的大型壓縮機、大口徑閥門等,“西二線”工程對我國大型裝備制造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大大帶動國內機械、電子、冶金等相關產業的國產化水平。
同時,作為西部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對促進西部資源與東部市場的結合,帶動西部地區經濟騰飛也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據中石油有關專家介紹,我國陸上“四大氣區”均分布在西部。“西氣東輸”工程把西部的天然氣源源不斷地送往東部,既為西部天然氣找到了目標消費市場,又把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變為現實優勢。目前,通過 “西氣東輸”兩條線路每年可往東部地區輸送天然氣約47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每年可為西部地區帶來數干億元的銷售收入和利稅。所以,沿線的人民形象地說,“西氣東輸”管道在把西部的天然氣資源源源不斷地東輸的同時,也把東部地區“滾滾財源”通過這條鋼鐵管道輸送到西部,真正實現了東西部的雙贏。